close
諾貝爾醫學獎得主 來台先衝光華商場

更新日期:2007/06/27 07:10 記者:記者許峻彬/專訪



一九八二年,卅一歲的馬歇爾成功培養出幽門螺旋桿菌(簡稱幽菌),他與病理科醫師華倫(Robin Warren)將幽菌導致胃潰瘍的發現發表在醫學期刊「刺胳針」,沒有引起太多注意,隔年甚至遭到同儕批評是巧合。二○○五年,科學界還他公道,五十四歲的馬歇爾獲頒諾貝爾醫學獎。



這位年近花甲、身材高瘦的諾貝爾獎得主充滿赤子之心,對台灣電腦產品慕名已久的他,一下飛機就趕往台北光華商場買電腦主機板與零件,準備回澳洲自己組裝電腦。



馬歇爾出身西澳內陸的礦業小鎮凱爾古爾力,父親是一名焊工,出身平凡,靠著自己努力獲得獎學金進入西澳大學醫學院,在許多出身醫師世家的同學中闖出一片天。



以下是馬歇爾專訪紀要:



問:當您的理論未獲大多數醫界同儕支持時,如何克服挫折、繼續研究?



答:年輕研究者的優勢在於所知不多,對新想法比較開放,這世界有兩種人,一種遭遇挫折覺得丟臉,一種失敗後卻激發決心去證明自己,我是第二種,喜歡做跟別人不一樣的事,性格就像「鬥士」!



問:請問您當初喝下培養幽菌的臭肉湯,家人沒反對嗎?



答:我是找一個毒性較低的幽菌做自體實驗,我知道用什麼樣抗生素治療,有了計畫,也取得醫院同意。



我鼓勵年輕科學家用不同方式找答案,可找冷門的研究領域做研究。



我研究幽門螺旋桿菌的過程,大家覺得我瘋了,是怪人。因為我害羞,也怕他人批評,從沒有跟太太或其他人說要做自體實驗,喝下後兩周我身體就受到影響,我卻覺得很興奮,告訴太太跟其他人。



問:談談您的求學經歷,如果年輕學子想從事科學與醫學工作,該怎麼做好準備?



答:我在醫學院做研究,不恥下問,不懂的事就找合適的人請教。



如果學生上課完全聽不懂,是老師的問題,學生不用怪自己,應該敦促老師努力一點。



得到西澳大學獎學金是我人生一大轉折點。我得在醫學與電機之間做選擇,後來選醫學,因為學醫可以有足夠的錢作電機研究(笑)。



我對電機還是很有興趣,我昨天一下飛機,就到八德路光華商場買電腦零件,我的第一篇論文就是寫電腦文書處理的主題。



西澳人有一種野性的精神,希望跟別人不一樣,希望有原創性。「Have a go at it!(就去試試看!)」這就是西澳人精神。上屆冬季奧運有一個競速滑冰選手,滑得很慢,但仍然參賽,最後竟然從最後一名變成冠軍,因為前面的選手都跌倒了,這個故事告訴我們,試試看,就會有結果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arr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